成為 Dcard Frontend Intern 前,面談的 12 個心法!

Dcard Tech
Dcard Tech Blog
Published in
8 min readJul 20, 2022

--

感謝今年校園招募大家熱烈的應徵!

經過和大家的對談,我們有些心得想跟大家分享,希望這些 tips 能夠幫助你們更好的呈現自己,在技術層面也能有顯著的成長。

履歷作業心法總整理

提到面談心法之前,先和大家簡略概述 Dcard 的面談流程,大致上分為三個階段:

  • 履歷 + 作業筆試
  • 技術(基本知識問答 & 上機考) + HR 面試(未來的主管 & mentor)
  • CEO + HR 主管面試

針對上述流程,想和大家分享我們注重的細節:

關於履歷

突顯職缺相關的項目

越重要的項目放在越上方,例如投遞前端就強調前端作品,如果你有前端以外很厲害的經驗,通常我們會視為加分,像是 Frontend 偶爾會需要用到的 Backend 相關經歷,就會歸類在加分項目。

精簡履歷

履歷盡量精簡,避免大量的內容混淆焦點。

Side project / Source code

如果認為自己相關經驗較少,建議多多分享你的 side project 及 source code!有些讓人印象深刻的作品,像是同學透過這些 side project 來解決生活上的問題,並且有明確實際應用的場景,都是非常加分的項目。

做 side project 一定要透徹暸解你用的技術。記得不要為了達成目的,在不暸解的情況下直接使用,我們會透過你提供的 source code,觀察你對技術的暸解程度,如果出現亂用的 library 或是誤用的概念,會間接顯示不足之處。

雖然 side project 算是加分項目,但只要你提交 side project,我們就會把他視為一份正式的交件認真閱讀。透過 side project 也提早幫助我們更了解你具備的 skill set,因此提交之前記得要認真檢查 side project 呦!

關於作業

追加小細節

如果你在收件截止日期前提早完成作業,可以在作業定義範圍額外追加一些小細節,除了多一層練習,也能幫作業加分!以下是一些不錯的參考例子:

  • 發現直接輸入網址會因為 CSR(Client-Side Rendering) 沒有 URL redirect 導致 HTTP 404(Not Found)→ 多做一頁搜尋入口頁來防止
  • GitHub API 有 rate limit 會導致 HTTP 429 (Too Many Requests) → 做 proxy server 來解決
  • 有顧慮到 SEO 做了 SSR(Server-Side Rendering)
  • ⋯等等

檢查額外附上的功能

呈上點,想從額外追加的細節技能加分,卻也有可能會因此扣分,別忘記檢查這些功能是否影響到原本的 spec,如果不會影響到,基本上就會加分!但如果加了額外功能導致我們無法正常使用作業,反而會本末倒置。

多做環境測試

因為審核的人未必使用與開發時相同的環境開啟檔案,因此在不同環境下也許會產生誤差。測試做得不夠的話,最常發生爆版的情況。

在現實的情況下,我們無法指定 user 使用的螢幕大小,沒測試到可能會導致物件堆疊在一起的狀況,因此要記得多在不同螢幕大小上測試你的功能、樣式。你可以找朋友試用,也許會測試出更多相對應的問題,其他建議針對不同的瀏覽器、網路速度以及深、淺色模式做測試。

解釋做法背後的理由

透過解釋,我們可以更清楚你使用這些技術的思路,確信你理解自己所寫的程式。有些問題會有三種以上的解法,較專業的人就會去比較這些做法間的差異,找到最適合的方法。

我們蠻期待大家做作業時怎麼思考問題、用過什麼方法,為何認為特定用法可以解決問題、為何這個做法比較可靠⋯⋯等等。

作業上我們常看到投遞者使用第三方套件,建議仔細閱讀這些套件的 library,通常都會寫到套件的功用。不要盲目使用技術,如果沒有正確理解,從程式碼中會很明顯發現缺少的元素。

關於面談

從同學們繳交的專案以及和大家的對談,有些心得想和大家分享!

深入理解 JavaScript / React 原理

面談過程中我們很重視 Intern 夥伴是否能在工作場域中善用專業知識,開發真正能用的產品,因此對於使用的語言,如果只了解表面的知識,從你的實作和作品中很容易看出不足之處,面談時也難以有更深入的討論。

透徹理解你使用的語言,你會更有方向知道為何使用,以及何時使用其他的套件。想深入探索原理,搜尋 「React 原理解析」等等,就蠻多文章可以參考了~

對技術有充分的熱情及好奇心

面談時也許會提到一些開放式問題,我們期望能深入談論這些技術問題。不止是標準答案,我們更希望你能進一步分析那些技術所要解決的問題。

很印象深刻有同學分享過去學過的技術,嘗試用各種技術組合出對問題的理解,討論過程中我們清楚暸解他過去的學習脈絡,觀察到他對每項學過的技術都很有印象,也能將所學連貫起來。蠻高興看到這些同學的學習不止步於知道,更有足夠的好奇心去理解背後設計的原因。

另外從一些 side project 中看到有部分同學動手寫,去解決從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,並且接觸不同的語言或技術,實際開發出完整可 demo 的 project,展現對網頁開發的熱忱。

正確理解問題,清楚表達脈絡

討論技術問題時不要答非所問。

對問題的理解程度很仰賴你過去的經歷,以及你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多寡。對於技術假如足夠熟悉,提到問題解法時,想到的情況也許還會有其他應用的情形,從不同面向、角度,思考討論關於對這個知識的暸解。

有些人過去遇到問題,當下沒搞清楚解決過程,不知道問題的起因,未來遇到一樣的問題時,只能模糊地描述狀況;但有正確理解的人,有辦法在討論某項技術問題時,確切指出他過去遇過的困境,也才有辦法在對談過程中精準用詞。

反思學習歷程

透過反思才能清楚知道學過什麼。

最好的方法就是藉由部落格或學習筆記,把所知所學記錄下來,吸收內化整理並搞清楚細節,將來如果忘記了也有機會回顧。此外我們也會透過這些學習筆記看到同學的思考脈絡,在這些整合筆記也能凸顯出自己的優點!

對未來職涯或想探索領域有想像

因為我們期望找到的夥伴對 Frontend 也有高度的熱忱,我們希望能多聽聽大家對自身未來的看法,進而確認同學們對 Frontend 的興趣。如果你還在探索,但也想試試看 Frontend 的同學,我們也非常歡迎!

小叮嚀

如前面所述,一定要正確理解使用的技術!想解決技術上的問題,常看到同學直接 google 並複製貼上 Stack OverFlow 的解法,雖然能解決當下的困境,但會錯失深入理解 library ,或學習工具背後邏輯的機會。

非常建議同學們詳讀官方文件,暸解你使用的工具,這些工具能處理的也許不止這個 error,搞不好你會發現其他更好的設計,多看就是多累積,未來可能有機會用得上。

如果是單純想學習技術,我們同樣建議閱讀官方文件,再去延伸閱讀,並實際使用技術。當然你也可以從像 iThome 鐵人賽,直接參考別人的使用心得,但那些都是別人的見解,不會是你自己的收穫。

另外,GitHub 上的 projects 只要設定成 public 的話,我們都會認真看,能清楚意識到這件事並為此做最好的展示,就能在見面之前留下好印象~最後,因為履歷審核以及面談時間有限,不一定能觀察到每個面向,如果你有些什麼想讓我們知道的,請給他足夠的版面或充份展現出來!

求學中能為實習機會做什麼準備?

事實上我們不會要求 Frontend Intern 有相關的技術背景。

求學期間建議多累積實務開發經驗,重點在於能否充分利用時間。side project 可以從你想解決的問題開始著手,會更有動力。同時建議可以多看線上的前端教學影片或文章自學,並且跟上比較新的技術。

剛接觸前端的朋友適合藉由閱讀別人寫的技術文章或是 Tech Blog 學習,不過要注意有些文章,開宗明義就提供快速上手某項技術的教學,但也許很多部分都寫得不夠明確或是有錯誤的內容。影片可先從入門的開始,了解目前技術的全局與基本知識,再配合實作挑相關的素材去閱讀。如果常用 library,久了也會知道一些較活躍的作者們,可以追蹤他們的 twitter 吸收新技術。

想精進程式能力可以多看 open source 的 example code,學習比較好的寫法,在開發時也會有更多靈感與想法,內化他人的經驗成自己的知識。Open source 的作者有時候會附上自己使用工具的 example,除了工具的可信度較高。source code 中也包含作者的想法,幫助你更清楚工具的用法。

在學校如果有不錯的網頁開發相關的學分可以考慮修習,但要注意課程綱要是否與時俱進,此外課程中是否有和其他同學協同開發的機會,也相當重要!怎麼合作、怎麼溝通、怎麼排除 conflict、怎麼設計出好的合作流程都是未來職場上經常會發生的。

工作上一定會有發生意見不合、要討論、溝通的地方,協調找出最好的解法,並且如何在團隊間達到共識,每個人方法不同,而學校的分組作業提供了練習團隊合作的最好機會。在學校也可以跟厲害的同學多切磋,另一方面不要吝嗇教別人,教別人是搞懂原理細節的好方法。

Frontend 團隊做什麼?

如果你想更暸解 Dcard Frontend team ,前輩 MaxEJ 分別在 Medium 文章分享自己的背景、從投遞履歷的經歷一路到成為 Frontend Intern 的過程,以及加入團隊後實際的樣子。有興趣的朋友們也歡迎參考他們的經歷!

總結

以上是這次和大家聊聊後的想法,再次感謝每位同學的投遞,這次我們也看到很多很優秀的作品,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到大家 :)

--

--